“而从出塞车”的出处是哪里
“而从出塞车”这个成语出自宋代诗人梅尧臣的《题滕学士九华山书堂》,表面上讲的是隐居与出仕的矛盾心理,实际上却暗含了中国文化中“入世与出世”的永恒命题。梅尧臣作为北宋的现实主义诗人,他的诗风以写实为主,却在这首诗中流露出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无奈。
这让我们不禁思考:为什么古人总是纠结于“出世”与“入世”?难道现代人就不用面对这种选择吗?事实上,现代人同样面临着“诗和远方”与“眼前的苟且”的矛盾。比如,有人为了追求理想,选择了一条孤独的创作道路;有人却为了现实,选择了稳定却无趣的工作。这种选择往往让人感到痛苦,但正如梅尧臣在诗中所表达的那样,人生总是在理想与现实中摇摆。
所以,“而从出塞车”不仅仅是一个成语,更是一种人生状态的写照。它提醒我们,在追求理想的同时,也要面对现实,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点。或许,这就是梅尧臣想要告诉我们的。
“而从出塞车”出自宋代梅尧臣的《题滕学士九华山书堂》。
“而从出塞车”全诗
《题滕学士九华山书堂》
宋代 梅尧臣
处山方畏浅,曾慕结深庐。
要与云峰近,宁将野客疏。
涧苗来入俎,林鸟或窥书。
何事轻兹乐,而从出塞车。
作者简介(梅尧臣)
梅尧臣(1002~1060)字圣俞,世称宛陵先生,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。汉族,宣州宣城(今属安徽)人。宣城古称宛陵,世称宛陵先生。初试不第,以荫补河南主簿。50岁后,于皇祐三年(1051)始得宋仁宗召试,赐同进士出身,为太常博士。以欧阳修荐,为国子监直讲,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,故世称“梅直讲”、“梅都官”。曾参与编撰《新唐书》,并为《孙子兵法》作注,所注为孙子十家著(或十一家著)之一。有《宛陵先生集》60卷,有《四部丛刊》影明刊本等。词存二首。